「我的喜爱明亮又炽热,我的鄙夷不动声色。」

【她时刻】她做过的

她是独生女 也没有被重男轻女过

却对性别问题特别敏感

————————————

小学三年级,父母离异,她觉得并没有什么。


父母没什么问题,只是不搭。


初二,她在英语报纸teens上读到艾玛沃特森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


回去在网上看了那段演讲,抄下了全篇演讲稿。


初三,她坐公交车被两个中年男人调笑,内心愤怒,下车,等下一班。回家之后委屈流泪,没人理解。


“这么点小事至于么?”


作文第一次写到父母离异,被母亲知道。后来撕了那篇高分的作文。从此作文中再未提及。


高中,作文素材大多都是女性。


李清照,伍尔夫,波伏娃,华春莹,叶梓颐,金斯伯格,叶嘉莹......


喜欢《红楼梦》,喜欢每一个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


尤其是薛宝钗。


「很多亲切,优雅,都是经历挫折,教训后所谓的成熟,甚至是世故,它是一种自保,它背后其实是一种沧桑。」


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致郁的电影。


《三十二》《二十二》《金陵十三钗》《素媛》《嘉年华》《隐藏人物》《大红灯笼高高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房间》《海街日记》《青蛇》《狗十三》《养家之人》《自闭历程》...


看电影《妇女参政论者》,哭了。


“仅仅一百多年前,女性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才获得了男性一出生就与生俱来拥有的权利!”


她和母亲谈起情节的时候在哽咽。


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图书馆快要窒息。


看到舍友买卫生巾会特意要黑色塑料袋包住,不解,更加无奈。


参与高校“Girls help Girls”卫生巾互助活动。


看到教学楼,图书馆出现的卫生巾互助盒,很高兴。


活动被取缔,盒子全部被拆,理由是「管理麻烦」。


再次申诉上报,无果。


朋友和她说起身边的舍友。


“她是大姐,下面还有三个孩子。”朋友说。


“最小的那个是不是弟弟?”其实她知道答案,却还是不死心地问。


是她想到的却并不想得到的答案。


“请你一定告诉她,我很理解她,也很心疼她。”


她喜欢沈教授的解说,温柔又理智。


近现代史课上演讲,选择了邓颖超。


只是作为邓颖超的身份,而不是周总理的妻子。


始终觉得离婚冷静期并不完全合理。


毫不避讳骂三胎政策。


看到朋友的学校卫生巾互助已经推进到了第二期。


真心高兴。


每次出现性侵家暴的新闻,或是脱口秀调侃男性。


微博光亮的屏幕上是男拳女拳的互撕。


她熄屏。


开始认识到性别不应该是对立。


系统开始了解性学。


“学社会学也可以进社科院诶。”


“还进社科院呢。”


沉默。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性教育的活动。


聊天记录:

——「这次真的是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了。」

——「是的,但这样看来性教育还是很缺乏。」

——「嗯,父母总觉得性教育还没开课,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迟到了。」

——「所以,这条路还很长呢。」

——「虽九死其犹未悔」


她是独生女,没有被重男轻女过,但莫名对性别问题特别敏感。


其实,不是女人才应该关心女人,而是人应该关心人。


她做不了太多,但总希望能做些什么。


宁移白首之心,不堕青云之志。

————————————







评论(322)
热度(8618)
  1. 共51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 Powered by LOFTER